“工匠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光环永星速配,而是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的坚持。”这是杨学森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后的感言。如今,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的他,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杨学森,这位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客运部的值班站长,从一名普通站务员一路成长,在兰州轨道交通的地下长廊里,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闪耀的奋斗足迹。
2018年11月,杨学森入驻车站,面对全新的站务员岗位,他迅速调整状态,将提高业务能力当作首要任务。他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把规章手册翻得卷了边,手机里存满设备操作视频,把车站每个角落的平面图都深深地印刻进了脑海。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杨学森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攀登者。2019年,在甘肃省全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面对比赛项目中站务员岗位从未接触过的ATS系统,以及要比拼速度的消防战斗服穿戴项目,他白天泡在会议室研究线路图,晚上借来消防战斗服在家练习,对着手机视频一帧一帧抠动作,练到手指磨出茧子,衣服后背浸出盐花。最终,他荣获“甘肃省2019年全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站务员’省级一类决赛”第一名。同年,代表公司参加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国家一类赛项时,面对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比赛设备,且仅有一周实训时间的艰难处境,他和队友们利用晚上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练”,从凌晨1点练到天亮。为了让语音识别系统“听懂”指令,他们像背台词一样逐字练发音。凭借这股子拼劲,他在全国赛场上斩获佳绩。此后,他又在多个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连续两年被评为兰州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先后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身为车站值班站长永星速配,杨学森是车站里的“全能管家”。设备操作上,无论AFC系统的故障调试,还是突发断电时的应急供电切换,他都能迅速精准操作,确保设备恢复正常。客运组织方面,高峰时段的人流疏导、列车延误时的乘客安抚、特殊情况的应急响应,他总能制定出最优方案,保障车站运转有序。安全管理工作中,他堪称“火眼金睛”,监控画面里乘客的异常行为、设备间里的轻微异响,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总能在隐患萌芽时就及时化解。
“安全无小事、责任在心中”,这一准则时刻铭刻在杨学森心间。2023年的一个凌晨,他在运营前检查中敏锐发现轨行区防淹门渗水,带领团队沿着水印抽丝剥茧,最终在站厅设备区找到漏点,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正是凭借这种“敢于较真”的工作态度,他累计接发列车4万余趟、服务乘客2000余万人次,实现了安全“零事件”、服务“零投诉”的卓越业绩。
在客运服务窗口,杨学森始终践行“乘客至上”的理念。面对乘客的误解与刁难,他换位思考,耐心化解矛盾;遇到老人走失、儿童迷路等突发状况,他迅速行动,化险为夷。帮助乘客购票乘车、找回贵重物品、深夜护送特殊乘客出站、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他和班组用无数个暖心瞬间,将“精致兰州·人文轨道”的服务品牌深植乘客心中。有一次,一位老人在地铁里走失,家属焦急万分。杨学森带领团队紧急联系全线车站,在工作群里接力发照片寻人,20分钟后,老人在省政府站被找到。家属事后送来的表扬信中写道:“你们找遍半座城寻老人的样子,比兰州的牛肉面还暖。”
杨学森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将竞赛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累计开展培训400课时。作为内部培训师,他从车站的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FAS气灭等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让同事们知道遇到故障或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更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他认真做好师徒带教工作,把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业务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员工,为兰州轨道交通培养了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站务铁军。
从初入行业的“业务小白”,到如今的“技能大拿”和“甘肃省劳动模范”,杨学森用热爱、执着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他是兰州轨道交通众多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激励着更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甘肃工人报记者 胡江)永星速配
富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